关闭

2HZZ常识网

汉字止的文言文意思

2025-01-16 08:18:41浏览:
汉字止的文言文意思  汉字:止 出处:【辰集下】【止字部】 释义:【唐韻】【集韻】【韻會】諸市切,音芷。

【說文】下基也。

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

【徐曰】初生根幹也。

 又【廣韻】停也,足也。

【易·艮卦】艮,止也。

時止則止,時行則行。

【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又靜也。

【禮·玉藻】口容止。

【註】不妄動也。

【莊子·德充符】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唯止能止衆止。

 又已也,息也。

【論語】止吾止也。

【史記·酷吏傳】寇盜不爲衰止。

 又居也。

【詩·大雅】乃慰乃止。

又【商頌】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又心之所安爲止。

【書·益稷】安汝止。

【孔傳】言當先安好惡所止。

《正義》曰:止謂心之所止。

《大學》云:爲人君止於仁,爲人臣止於敬,好惡所止,謂此類也。

又朱子曰:止者,必至於是而不遷之謂。

 又留也。

【論語】止子路宿。

【孟子】可以止而止。

 又行師營曰止,暫待曰次。

又凡戰而被獲曰止。

【左傳·隱十一年】公與鄭人戰於狐壤,止焉。

【杜註】內諱獲,故言止。

又【僖十五年】輅秦伯將止之。

 又容止。

【詩·鄘風】人而無止。

【箋】止,容止。

無止則無禮節也。

【孝經·聖治章】容止可觀。

 又舉止。

【齊書·張欣泰傳】欣泰著鹿皮冠衲衣。

世祖曰:將家兒何敢作此舉止。

 又俗謂德行曰行止。

【外史檮杌】鄭奕敎子《文選》。

其兄曰:莫學沈、謝嘲風弄月,汙人行止。

 又樂器。

【爾雅·釋樂】所以鼓柷謂之止。

【註】止者,其椎名也。

【書·益稷】合止柷敔。

【鄭註】柷,狀如漆桶,中有椎,合之者,投椎於其中而撞之。

 又鳥集亦曰止。

【詩·小雅】載飛載止。

 又三止,三禮也。

【班固·幽通賦】嬴取威於百儀兮,姜本支乎三止。

【註】謂齊之先伯夷典三禮也。

 又語辭。

【詩·周頌】百室盈止,婦子寧止。

 又首止,衞地名。

在陳留襄邑。

【春秋·僖五年】齊侯會遥世子于首止。

 又與趾同。

【儀禮·士昏禮】皆有枕北止。

【鄭註】止,足也。

古文止作趾。

【山海經】韓流麟身,渠股豚止。

【郭註】止,足也。

【前漢·郊祀歌】獲白麟,爰五止。

【師古註】止,足也。

時白麟足有五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