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鳥口也。
【玉篇】與噣同。
【詩·曹風】維鵜在梁,不濡其咮。
【傳】咮,喙也。
【左傳·哀二十六年】已爲鳥而集於其上,咮加于南門。
又星名。
【爾雅·釋天】咮謂之柳。
【註】咮朱,鳥之名。
【左傳·襄九年】古之火正,或食于心,或食于咮,以出內火。
又【集韻】通作注。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以注鳴者。
又【韻會】或作喙啄,詳後喙啄二字註。
又【廣韻】【集韻】都豆切,音。
義同。
又【集韻】【韻會】朱戍切,音注。
義同。
【集韻】本作。
【韻會】通作註。
又【唐韻】章俱切【集韻】【韻會】鍾輸切,音朱。
義同。
又【廣韻】讋咮,多言貌。
又【廣韻】中句切【集韻】株遇切,音駐。
【廣韻】鳥聲。
又【集韻】汝朱切,音儒。
與嚅同。
囁嚅,多言也。
或作吺。
又【廣韻】【集韻】【韻會】張流切,音輈。
【廣韻】曲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