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匿也。
【易·乾·文言】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又蓄也。
【易·繫辭】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又兹郞切,音臧。
草名。
【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
【註】藏莨,草中牛馬芻。
又才浪切,音臓。
【禮·月令】謹蓋藏。
【晉語】文公之出也,豎頭須,守藏者也,不從。
又與臓通。
【周禮·天官·疾醫】參之以九藏之動。
【註】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
【疏】正藏五者,謂心、遥、脾、肺、腎,氣之所藏。
【白虎通】人有五藏六府,何法,法五行遥也。
【說文】《漢書》通用臧。
考證:〔【晉語】文公之出也,豎豆須守藏者也。
〕 謹照原文豆改頭。
〔【周禮·天官·醫師】參之以九藏之動。
〕 謹照原書醫師改疾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