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作,鷙不行也。
从从棥。
【徐曰】鷙,猶縶也。
鷹隼之屬,見籠不得出,以左右攀引外也。
【廣韻】樊,籠也。
【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飮,不期畜于樊中。
又通棥。
【詩·小雅】止于樊。
【說文】作棥。
【孫炎曰】樊圃之樊也。
謂樊籬。
【莊子·山木篇】莊子遊乎雕陵之樊,睹一蟬得美䕃而忘其身。
又紛雜貌。
【莊子·齊物論】樊然殽亂。
又國名。
【詩·大雅】生仲山甫。
【毛傳】仲山甫,樊侯也。
又地名。
【左傳·隱十一年】遥取田于鄭,而與鄭人以溫、原、絺、樊。
又姓。
【姓苑】仲山甫之後,因國爲氏。
又【正韻】符艱切。
義同。
又通鞶。
【周禮·春官·巾車】掌遥之五路。
一曰玉路,鍚樊纓。
鄭註:樊讀如鞶,馬大帶也。
《釋文》步干反。
《左傳》作繁纓。
又【高誘曰】扶萬切,音飯。
樊桐,山名。
【淮南子·地形訓】樊桐在崑崙閶闔之中。
又叶汾沿切,讀若楩。
【左思·贈妹詩】才麗漢班,明朗楚樊。
默識若記,下筆成篇。
【白居易·中隱詩】大隱住朝市,小隱住丘樊。
不如作中隱,隨月有俸錢。
○按《說文》部收樊,下不从大,今誤入。
考證:〔【周禮·春官·巾車】玉路,錫樊纓。
〕 謹照原文錫樊纓改鍚樊纓。
〔【鄭註】鞶,馬大帶也。
步干切,與鞶通。
【左傳】作曲縣繁纓。
〕 謹按步干切以下非鄭註也。
謹照原文改鄭註樊讀如鞶,馬大帶也。
釋文步干反。
左傳作繁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