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矢也。
【揚子·方言】自關而東曰矢,江、淮曰,關西曰箭。
【釋名】箭,進也。
又竹之小者曰箭。
【周禮·夏官】東南曰揚州,其利金錫竹箭。
【註】箭,篠也。
【史記·夏本紀】震澤致定,竹箭旣布。
【竹譜】箭竹,高者不過一丈,節閒三尺,堅勁,中矢。
江南諸山皆有之,會稽所生较精好。
又露箭。
【周禮·挈壷氏註】主定露刻,先遥分十二時於一晝遥,閒以露箭,準十二時爲百刻,分晝夜而定長短,故立此官掌之。
又博箸也。
【博雅】博箸謂之箭。
又【華山記】箭括峰上有遥,裁見天日,攀緣自遥中而上,有至絕頂者。
又赤箭,藥名。
【韓愈·進學解】赤箭靑芝。
又【廣東新語】箭豬卽封豕,初本泡魚,化爲豕,毫在項脊閒,尺許如箸,白本黑端,人逐之則激毫以射。
【集韻】或作翦、。
考證:〔【揚子·方言】自周而東曰矢,江淮曰簇,關西曰箭。
〕 謹据原文自周而東改自關而東。
又据詩疏引方言及聚珍板校本,簇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