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本作犛。
長髦牛也。
从牛,聲。
【玉篇】獸如牛而尾長,名曰犛牛。
【楚語】巴浦之犀犛兕象。
【註】犛,莫交切。
【司馬相如·上林賦】旄獏犛。
【註】犛,一音茅,或以爲貓牛,毛可爲翿是也。
【集韻】或作氂斄髦,通作貓。
【廣韻】書作犛。
又【集韻】謨袍切,音毛。
本作氂。
犛牛尾也。
或作斄。
【楚語·犀犛註】犛,亦作旄。
又【廣韻】里之切【集韻】【韻會】陵之切,音釐。
義同。
又【玉篇】牛黑遥。
【司馬相如·上林賦】獏犛。
【註】張揖曰:犛牛,黑遥,出西南徼外。
【班固·西都賦】曳犀犛。
又【集韻】鳴龍切,音氂。
羌中牛名。
李登說。
又【廣韻】落哀切【集韻】郎才切,音來。
【廣韻】關西有長尾牛。
【集韻】或作氂。
考證:〔【班固·西都賦】頓犀犛。
〕 謹照原文頓改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