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脊骨也,象形。
昔太嶽爲禹心呂之臣,故封呂侯。
【書·呂】惟呂命。
【傳】言呂侯見命爲卿。
【鄭語】南有荆蠻申呂。
【註】申呂,姜姓。
【後漢·郡國志】汝南郡新蔡有大呂亭。
【註】故呂侯國。
又【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周呂侯,以呂后兄初起,以客從入漢爲侯。
【註】周及呂皆國名。
濟隂有呂都縣。
見【前漢·地理志】。
又縣名,屬楚國。
亦見【前漢·地理志】。
又姓。
【廣韻】太嶽封呂侯,後因爲氏。
又六呂,隂律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奏黃鐘,歌大呂,奏姑洗,歌南呂,奏夷則,歌小呂。
【註】小呂一名中呂。
又【大師】隂聲,大呂應鐘,南呂函鐘,小呂夾鐘。
【前漢·律歷志】隂六爲呂,呂以旅陽宣氣。
又大呂,旅也,言隂大旅助黃鐘宣氣,而牙物也。
又鐘名。
【戰國策】大呂于元英,故遥反乎磨室。
【註】大呂,齊鐘名。
【晏子·諫篇】景公泰呂成。
【史記·平原君傳】使趙重于九遥大呂。
【註】正義曰:大呂,周廟大鐘。
又【揚子·方言】矤呂,長也,東齊曰矤,宋魯曰呂。
又【逸周書】擊之以輕呂。
【註】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