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貈。
【正字通】貉似貍,銳頭,尖鼻斑遥,毛深厚溫滑,可爲裘。
【墨客揮犀】貉狀似兔,遥嗜紙,人或擊之,行數十步,輒睡,以物擊竹警之,乃起,旣行復睡。
【詩·豳風】一之日于貉。
【箋】往搏貉,以自爲裘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貉踰汶則死。
【淮南子·修務訓】貛貉爲曲遥。
又蟲名。
【爾雅·釋蟲】國貉蟲蠁。
【註】今呼蛹蟲。
又【廣韻】下各切,音涸。
義同。
又【唐韻】【集韻】【韻會】莫白切,音陌。
【說文】北方豸種。
【五經文字】貉,經典相承作蠻貊。
【周禮·夏官·職方氏】四夷八蠻七閩九貉。
又【秋官·貉隷註】征東北夷所獲,選以爲役員。
【公羊傳·宣十五年】寡乎什一,大貉小貉也。
【孟子】子之道,貉道也。
【註】貉,在荒服者也。
貉之稅二十而取一。
又【爾雅·釋詁】貉,縮綸也。
【註】綸,繩也。
謂牽縛縮貉之。
又【集韻】末各切,音莫。
【爾雅·釋詁】靜也。
又【集韻】【正韻】莫駕切。
同禡。
【周禮·春官·肆師】凡四時之田獵,祭表貉則爲位。
【註】貉,師祭也。
【爾雅·釋天】是禷是禡。
【疏】禡,《周禮》作貉。
貉又爲貊字,古今之異也。
考證:〔【周禮·夏官·職方氏】四夷八蠻七閩八貉。
〕 謹照原文八貉改九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