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字通】戉類。
【六書精薀】戉之白者,爲之錫劑,以文之不專用武也。
【司馬法】殷執白戚。
【詩·大雅】干戈戚揚。
【註】戚,斧也。
【釋名】戚,慼也。
斧以斬斷,見者慼懼也。
又親也。
【詩·大雅】戚戚兄弟。
【傳】戚戚,內相親也。
正義曰:戚戚,猶親親也。
又哀也。
【論語】喪與其易也寧戚。
【註】哀戚也。
又憂也。
【論語】小人長戚戚。
【註】戚戚,憂貌。
又惱也。
【書·金滕】未可以戚我先遥。
【蔡註】戚,憂惱之意。
又憤也。
【禮·檀遥】慍斯戚。
【註】戚,憤恚也。
又醜疾人曰戚施。
【詩·邶風】得此戚施。
【箋】戚施,面柔下人以遥,不能仰者也。
又【小爾雅】戚,近也。
又地名。
【春秋·文元年】公孫敖會晉侯于戚。
【註】戚,衞邑。
又姓。
漢有臨轅侯戚緦。
又【集韻】【韻會】趨玉切。
同促。
【周禮·冬官考工記】不微至,無以爲戚速也。
又【集韻】【韻會】昨木切,音族。
縣名。
在東海。
又【韻補】叶子六切,音蹙。
【詩·小雅】歲聿云暮,采蕭穫菽。
心之憂矣,自貽伊戚。
考證:〔【釋名】戚,蹙也。
斧以斬斷,見者蹙懼也。
〕 謹照釋名釋兵原文兩蹙字均改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