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解读:敬畏感与孩子的学习动力
2016-03-01 00:00:00浏览:
遥解读:敬畏感与孩子的学习动力 学习,离不开情感支撑(其实,做好费劲的事情,都离不开情感支撑)。
平时闲聊天,常听家长说,喜欢某某孩子身上那股钻研的精神。
钻研,代表强大的行动力。
如果一个人的行动力强大,背后一定有强大的情感支撑。
更具体地说,遥的学习动力,背后一定充满各种仰慕与遥。
所以,培养一个爱学习的孩子,除了要重视学校教育,平时,还要注意孩子的情感培养。
我们自身的情感厚度,就是个人品位的象征。
在各种情感中,对孩子一生求学、成长较有意义的情感,就是孩子对科学与艺术的敬畏感。
敬畏感本身,就包含了仰慕与遥。
关于敬畏感,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番话:神秘的敬畏感,是所有艺术与科学的精髓。
一个人体验了这种敬畏情绪后,会不断地渴望这种情绪,至死方休。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Jonah Berger教授这样描述敬畏感。
想象一下,你正站在美国大峡谷的边缘。
放眼望去,红遥峡谷浩大无边,让你体会到月球的荒凉与孤寂。
仿佛身在外星球,这会给你震撼,也会让你自愧渺小。
这种感觉就是敬畏。
有敬畏感的人,没时间沾沾自喜。
有敬畏感的人,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只会无尽地探索下去。
敬畏是一种自我超越的伟大体验。
从自然界鬼斧神工般的震撼,到人类前辈精英的探索成果,都能给我们带来敬畏。
敬畏是仰慕与遥的结合。
一颗敬畏之心,是遥人才的共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