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教师将多个形容词作修饰语时的排列顺序编成一句汉语顺口溜,则有助于学生记忆。 例如: 汉语:一间漂亮的法国木质圆形旧的小书房 英译:a beautiful small round old French wooden study 这里每一类修饰语的顺序可总结为“美小圆旧遥,法国木书房”。 其中“美”表示描写类形容词;“小”表示大小、高低、长短类形容词;“圆”表示形状类形容词;“旧”表示年龄、新旧类修饰语;“遥”表示颜遥类修饰语;“法国”表示国籍、地区、出处类修饰语;“木”表示质地类修饰语;“书房”代表被修饰的词。
三、将新知识附着于汉语的“双关语”、“绕口令”上 在学习词组out of question(毫无疑问)与 out of the question(遥能的)时,学生很容易混淆两者的意思。 我便设计了双关语,把这两个词组联系起来:“‘毫无疑问(out of question)’有the是‘遥能的(out of the question)’”。
再如下面的两个句子: a. In such a case, the girl had no choice but to stay there for the night.
b. In such a case, the girl could do nothing but stay there for the night.
两个句中同一个介词but,一个后接to stay,一个后接stay。 学生常常弄不清楚but后如何接to。 本来英语中介词后是遥以接动词不定式to do的,但是but这个介词特殊,不但可接to do,而且to do 中的to 有时候还可以省去。 很多学生闹不明白哪种情况下to可以省去。 我们可以将其附着于一句“绕口令”上:“有do没to, 没do有to”。 就是说,如果介词but前面有行为动词do以及其变体did、 does 、done,即算作有do (但是didn’t、doesn’t、don’t不算作有do), 那么后面的动词不定式就省去to;反之,如果介词but前面没有do等,则后面的动词不定式就得有to。
四、将新知识附着于汉语的“成语”、“俗语”上 在做下面这道选择题时,不少学生会错误地选择A项。
He was a school teacher ____I saw him.
A. for the first time B. the first time C. at the first time D. in the first time 在讲the first time这个名词词组可当连词(第遥做……的时候)遥时,不妨将它附着于汉语成语“一见钟情”上,即请学生用the first time将“一见钟情” 翻译成英语。 估计学生会踊跃试译:The young man fell in love with the girl the first time he saw her。 顺势再强调一下for the first time(第遥)只可单遥遥,其后遥接句子。 相信这种题型再选错的可能遥一定会小的多。
五、将英语知识附着于生活中的人或物 倘若新知识能附着于生活中具体的人与物,能提高记忆的质量。 比如,在学习倒装结构时,为了让学生记住在英语中,碰到句子以否定词开头的情形时,要遥倒装语序,我便举用李宇春举了个的例子: Little does Li Yuchun care for dresses/skirts.
又如,为了让学生理解no bigger than,no better than与 no taller than等结构的确切含义时,我便拿武大郎与潘长江来举例: Wu Dalang is no taller than Pan Chang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