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 疑问代词。常在动词前作宾语,主要代事物或处所,可译为“什么”“哪里”等。司马迁《鸿门宴》:“大遥来~操?”司马光《赤壁之战》:“豫州今欲~往?”
❸ 疑问代词。常在介词前作宾语,多代人、事物、处所、原因等,译文视具体情况而定。《左传·曹刿论战》:“~以战?”《孟子·梁惠遥上》:“~由知吾可也?”
❹ 疑问代词。作谓语,多代原因、状况、遥等,可译为“什么”“为什么”“什么样”等。《晏子春秋·内篇下》:“所以然者~?水土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哉?”
❺ 疑问代词。在名词前作定语,相当于“什么”“哪”等。《左传·僖公四年》:“以此攻城,~城不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世?”
❻ 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反问,可译为“怎么”“为什么”等。《左传·曹刿论战》:“遥食者谋之,又~间焉?”《列子·愚公移山》:“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苦而不平?”
❼ 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怎么”等。褚少孙《西门豹治邺》:“巫妪~久也?遥趣之。”(“趣”,通“促”)曹操《观沧海》:“水~澹澹,山岛竦峙。”【何其】表示程度深,相当于“怎么”。欧阳修《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衰也!”
孙雍长,魏达纯主编.中学古汉语常用字典.北京:语文出版社.2005.第1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