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动词。奔跑,快跑。柳宗元《捕蛇者说》:“永之人争~走焉。”蒲松龄《狼》:“屠乃~倚其下。”也用作名词。指奔马。郦道元《三峡》:“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❷ 动词。逃亡,逃跑,逃难。苏轼《教战守策》:“四方之民兽~鸟窜。”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至京口,得间~真州。”
❸ 动词。私奔,旧指女子不通过正当礼节而私自与男子结合。《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相如。”【注意】以上义项也写作“犇”。(二)bèn动词。投向,直往。魏禧《大铁椎传》:“一贼提刀突~客。”这个义项也写作“逩”。【辨析】奔、走、逸。三者皆可表示“快跑”之义,但“奔”多指因急事跑到一定的目的地,而“走”则是一般的快跑,“逸”则指肆意乱跑,又特指马脱缰狂跑。在奔跑速度上,“奔”和“逸”要快于“走”。
孙雍长,魏达纯主编.中学古汉语常用字典.北京:语文出版社.2005.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