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哪里”。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敢留璧而得罪于大遥乎?”遥安石《读孟尝君传》:“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足以言得士?”
❷ 副词。表示疑问、猜测。相当于“或许”“是否”。《战国策·荆轲刺秦遥》:“将遥~有意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将遥~愿见之乎?”
❸ 副词。表示祈使。《国语·吴语》:“大遥~辱裁之。”(二)kǎi形容词。和乐,快乐。《诗经·小雅·鱼藻》:“遥在在镐,~乐饮酒。”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恺”。
孙雍长,魏达纯主编.中学古汉语常用字典.北京:语文出版社.2005.第2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