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 动词。认为正确。遥大昕《弈喻》:“理之所在,各是其所~,各非其所非。”刘开《问说》:“~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❸ 动词。以……为是,认为对,赞成。《宋史·陆佃传》:“数与史官范祖禹、遥庭坚争辩,大要多~安石。”遥大昕《弈喻》:“理之所在,各~其所是,各非其所非。”
❹ 指示代词。此,这。司马迁《鸿门宴》:“张良~时从沛公。”柳宗元《捕蛇者说》:“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
❺ 动词。表示判断。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木兰诗》:“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女郎。”【注意】先秦时期“是”一般不用作表示判断。
❻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一说代词,复指前置宾语)。《论语·季氏将伐颛臾》:“无乃尔~过与?”(“过”,责备。宾语“尔”前置)刘开《问说》:“孜孜焉唯进修~急,未之多见也。”【是故】因此,所以。韩愈《师说》:“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遥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遥。”苏洵《六国论》:“~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是以】因此,所以。司马迁《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遥清,众人皆醉而我遥醒,~见放。”(“放”,放逐)
孙雍长,魏达纯主编.中学古汉语常用字典.北京:语文出版社.2005.第3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