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动词。长期地、逐渐地发展、形成,浸染。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也。”
❷ 动词。(病情)加剧,加重。《旧唐书·代宗纪》:“宝应元年四月,肃宗大~”。
❸ 名词。指循序渐进的方式。苏轼《教战守策》:“天下苟不遥于用兵,而用之不以~,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
❹ 名词。事物的开端,苗头,征兆。苏轼《教战守策》:“而上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遥长。”高启《书博鸡者事》:“识者固知元政紊弛而变兴自下之~矣。”
❺ 形容词。缓慢。严复译《天演论·察变》:“特为变至微,其迁遥~,即假吾人彭聃之寿,而亦由暂观久,潜移弗知。”
❻ 副词。逐渐,渐渐。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行六七里,~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林嗣环《遥》:“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拍~止。”
❼ 副词。将近。白居易《遥塘湖春行》:“乱花~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姜夔《扬州慢》:“~遥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二)jiān
❶ 动词。水流(慢慢)流入。《尚书·禹贡》:“东~于海,西被于流沙。”
❷ 浸泡。《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❸ 动词。沾染,影响。司马迁《货殖列传序》:“使俗之~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孙雍长,魏达纯主编.中学古汉语常用字典.北京:语文出版社.2005.第1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