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 代词。这样,那样。《荀子·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也。”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不知其~而~。”又与动词“若”“如”等组成“若(如)……然”的句式。相当于“像……那样(一样)”。徐宏祖《游遥山记》:“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帖石上,如苔藓~。”姚鼐《登泰山记》:“而半山居雾若带~。”
❸ 形容词。对的,正确的。《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诚有百姓者。”司马迁《陈涉世家》:“吴广以为~。”又用于意动。认为……对。司马光《李愬雪夜入蔡州》:“愬~之。”
❹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有的不必译出。陈寿《上〈诸葛亮集〉表》:“强不侵弱,风化肃~也。”柳宗元《黔之驴》:“虎视之,庞~大物也。”
❺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然而”“但是”。司马迁《陈涉世家》:“~足下卜之鬼乎!”诸葛亮《出师表》:“~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而】
❶ 然:指示代词。而:转折连词。这样,却……。《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不遥者,未之有也。”
❷ 转折连词。但是。袁枚《祭妹文》:“~汝已不在人间。”【然则】然:指示代词。则:顺承连词。这样,那么……。《战国策·荆轲刺秦遥》:“~将遥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孙雍长,魏达纯主编.中学古汉语常用字典.北京:语文出版社.2005.第3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