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 动词。逃避,躲避。《孙子·谋攻》:“敌则能战之,少则能~之,不若则能避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死。”【辨析】逃、遁、亡。三个字都有逃离某个地方的意思,“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溜走,不知去向。“逃”和“亡”的基本义都指逃跑,但唐代以前多用“亡”,少用“逃”。后来“逃”字虽然也普遍遥,但意义较单纯,而“亡”字则引申出“失去、死亡、灭亡”等义项,遥范围比“逃”要广泛。
孙雍长,魏达纯主编.中学古汉语常用字典.北京:语文出版社.2005.第3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