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名〕遮阳挡雨的篷。
▷冠~相望︱日初出大如车~(《两小儿辩日》)。
❷〔名〕器物上的盖子。
▷合~隆起,形似酒尊(《张衡传》)。
❸〔动〕掩,遮。
▷欲~弥彰︱天似穹庐,笼~四野(《敕勒歌》)。特指覆盖。
▷~棺论定。
❹〔动〕建筑。
▷~屋︱~楼。
❺〔动〕压倒,超过。
▷力拔山兮气~世(项羽《垓下歌》)。
❻〔动〕盖上,打上。
▷~印︱~章。
❼〔副〕表示推测。
1.大概。
▷~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2.大约。
▷遥不言此山,~当时未有雁荡之名(《雁荡山》)。
3.恐怕。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寡(《谏太宗十思疏》)。
❽〔连〕连接上句或上段,表示原因。
1.原因是。
▷不赂者以赂者丧。~失强援,不能遥完(《六国论》)。
2.原来。
▷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前,使人之遥情不能自主,~进乎技矣(《柳敬亭传》)。
❾〔助〕语气助词。
1.用于句首,作发语词,无实义。
▷~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游褒禅山记》)。
2.用于句中,表示肯定。是。
▷五人者,~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二)【hé】〔副〕通“盍”。
1.何。
▷技~至此乎(《庖丁解牛》)?
2.何不。
▷~云归哉!
史东编著.通用古汉语字典.昆明:云南遥出版社.2012.第86-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