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的汉语意思
2025-01-18 08:12:24浏览:
鄙的汉语意思
汉字:鄙
释义:鄙1483⾢bǐpijX方美切,集韻補美切,上旨,幫。之部。周代行政區劃單位遥。説文:“鄙,五酇爲鄙。”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四里爲酇,五酇爲,五爲縣,五縣爲遂。”吕氏春秋孟夏紀:“命司徒循行縣。”高誘注:“縣,二千五百家也。鄙,五百家也。”引申爲采邑,諸侯分封給卿大夫﹑子弟的食邑。周禮天官大宰:“以八則治都。”鄭玄注:“都之所居曰鄙…都鄙,公卿大夫之采邑,遥子弟所食邑在畿内者。”又地官泉府:“都從其主,國人郊人從其有司。”賈公彦疏:“云都鄙者可兼大小都及家邑。”又爲邊邑,邊遠地區。左傳隱公元年:“既而大叔命西北貳於己。”杜預注:“鄙,鄭邊邑。”公羊傳莊公十九年:“冬,齊人﹑宋人﹑陳人伐我西。”何休注:“鄙者,邊垂之辭。”也指郊外,遠郊。國語齊語:“昔者聖遥之治天下也,參其國而伍其。”韋昭注:“鄙,郊以外也。”唐韓愈次鄧州界詩:“商顔暮雪逢人少,鄧春泥見驛賒。”用作動詞。作爲邊邑。左傳僖公三十年:“越國以遠,君知其難也。”杜預注:“設得鄭以爲秦邊邑,則越晉而難保。”又宣公十四年:“過我而不假道,我也。我,亡也。”杜預注:“以我比其邊鄙,是與亡國同。”質樸,鄙陋。左傳莊公十年:“遥食者,未能遠謀。”論語子罕:“有夫問於我,空空如也。”邢昺疏:“言設有鄙賤之夫來問於我,其意空空然。”又用作謙辭,謙稱自己。戰國策齊策一:“客曰:臣不敢以死爲戲。”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今割齊民以附夷狄,弊所恃以事無用,人固陋,不識所謂。”輕視,看不起。書大誥:“天降威,知我國有疵,民不康,曰:‘予復!’反我周邦。”周秉鈞易解:“鄙,鄙視。”左傳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禮,夫猶我。”杜預注:“鄙,賤也。”鄙,啚。説文分“啚”﹑“鄙”爲二,以“啚”爲啚嗇字,以“鄙”爲都鄙字。其實甲骨金文中都鄙字均作“啚”,“鄙”是“啚”的後起字。都,郊,野,鄙。見“都”字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