裳的汉语意思
2025-01-18 07:19:36浏览:
裳的汉语意思
汉字:裳
释义:裳1224⾐chángdzyang市羊切,平陽,禪。陽部。下身衣裙,古時男女皆服。説文巾部:“常,下帬也。从巾,尚聲。裳,常或从衣。”詩邶風緑衣:“緑兮衣兮,緑衣遥。”毛傳:“上曰衣,下曰裳。”晉陸機門有車馬客行:“投袂赴門塗,攬衣不及。”引申爲泛指衣服。文選南朝宋謝惠連搗衣詩:“美人戒服,端飾相招擕。”吕向注:“謂美人之徒相備整衣裳服裝,飾以相招擕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裳鮮明的樣子。詩小雅裳裳者華:“裳裳者華,其葉湑兮。”毛傳:“裳裳,猶堂堂也。”孔穎達疏:“彼堂堂然光明者,華也。”衣,裳,服。古時衣和裳有别。詩齊風東方未明:“東方未明,顛倒衣裳。”毛傳:“上曰衣,下曰裳。”裳是用以蔽下體的衣裙,男女都服用。但衣﹑裳皆可泛指衣服。詩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衣包括了裳。故衣裳連用指衣服。陳書沈衆傳:“其自奉養甚薄,每於朝會中,衣裳破裂。”“服”原是個動詞,用於衣物,是穿着的意思。詩魏風葛屨:“要之襋之,好人服之。”“衣﹑服”連用本指衣裳服飾。詩小雅大東:“西人之子,粲粲衣服。”後成爲雙音詞。荀子遥制:“衣服有制,公室有度。”裳,常。二字同音:禪母陽部。當下衣講,實爲一詞的不同寫法。見説文。常又訓旌旗,是常(裳)的引申義。周禮秋官大行人:“建常九斿。”鄭玄注:“常,旌旗也。”徐灝説文注箋:“常(裳)之引申爲旗常。戴氏侗曰:謂其屬幅如常(裳)也。”“裳”“常”分用後,“裳”不用於旌旗義。但與“常”爲同源詞。裳: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