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HZZ常识网

過的汉语意思

2025-01-18 05:18:11浏览:
過的汉语意思  汉字:過 释义:1446⾡guòkwaH古卧切,去,見。歌部。走過,經過。説文:“,度也。”禹貢:“岷山之陽,至于衡山九江,至于敷淺原。”莊子知北遊:“若白駒之隙。”引申指時間的過去(後起義)。曹操精列詩:“年之暮奈何,時時來微。”杜甫阻雨不得歸瀼西甘林:“三伏適已,驕陽化爲霖。”特指過世,婉言死(後起義)。三國曹植贈白馬遥彪詩之五:“存者忽復,亡没身自衰。”超過,勝過。論語公冶長:“也好勇我,無所取材。”三國曹植白馬篇詩:“狡捷猴猿,勇剽若豹螭。”引申爲超過限度,過份。論語先進:“子貢也孰賢。子曰:‘也不及。’曰:‘然則愈與?’子曰:‘猶不及。’”荀子脩身:“怒不奪,喜不予。”也指極度,超過一般(後起義)。世説新語德行:“謝奕令,有一老翁犯法,以醇酒罰之,乃至醉而猶未已。”晉書張華傳:“園中茅積下得一白魚,質狀殊常,以作酢,美,故以相獻。”過失,錯誤。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而能改,善莫大焉。”商君書開塞:“夫有厚薄,則刑有輕重。”責備,怪罪,認爲錯誤。穀梁傳成公七年:“不言日,急辭也,有司也。”楊士勛:“以責有司也。”楚辭戰國屈原九章惜往日:“信讒諛之溷濁兮,盛氣志而之。”蔣驥:“,督責也。”過訪,探望。史記魏公子列傳:“臣有客在市屠中,願枉車騎之。”世説新語賞譽:“兄子每來拜墓,略不叔,叔亦不候。”量詞。表示行爲的次數(後起義)。素問玉版論要:“八風四時之勝,終而復始,逆行一,不復可數。”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卷三四江水:“余嘗往返十許,正可再見遠峯耳。”用在動詞後面,表示動作完畢(晚起義)。李頻漢上逢同年崔八詩:“去歲曾遊帝里春,杏花開各離。”朱子語類卷六九:“即是空道理,須是實見得,若徒將耳聽,將口説,濟甚事?”又用在動詞後面,表示某種行爲或變化曾經發生。大藏經筠州洞山悟本禪師語録:“老僧行脚時曾往來。”朱子語類卷一〇:“看文字須仔細,雖是舊曾看,重温亦須仔細。”guōkwa古禾切,音鍋,平,見。歌部。古國名。左傳襄公四年:“處,處。”杜預:“,國名,東萊掖縣北有過鄉。”又古地名。大雅公劉:“夾其皇澗,溯其。”:“,澗名也。”又用作姓。廣韻戈韻:“,姓。風俗通云:‘國,諸侯,後因爲氏。兖州刺史。’”通“輠(huò)”。車的盛膏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談天,雕龍,炙轂。”裴駰集解劉向别録:“字作輠。輠者,車之盛膏器也。”通“禍(huò)”。災禍。周禮天官大宰:“八曰誅,以馭其。”俞樾平議:“此字當讀爲禍,古禍﹑通用。”睡虎地秦墓竹簡爲吏之道:“毋喜富,毋惡貧,正行脩身,去福存。”踰,逾,,越,超。見“踰”字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