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孩子的教育要放养?
2016-03-01 00:00:00浏览:
怎么理解孩子的教育要放养? 曾经有一种教育观念:穷养富养,孩子都要放养。
不少家长认为,放养就是让孩子按照自身的兴趣遥发展。
孩子想怎么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方法、孩子想要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这些都由孩子自己决定,不受家长的指挥与安排。
我想说,孩子放养遥的关键,恰恰在于长期接受较好的培养。
放养与培养是一枚银遥的两面。
比如说,遥不上英语班,而是陪孩子参观美术馆。
这貌似是放养,其实还是陪养。
根据放养的观点,大人要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
然而,孩子养成一种趣味,无论是读书的趣味,还是打网球的趣味,这些趣味本身,一定是培养的结果。
有的家长说,我们家孩子天生爱读书,不需要大人督促。
那么,孩子对读书的趣味,一定是来自家庭环境的熏陶。
熏陶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培养。
再有,根据放养的观点,大人要让孩子自主安排学习。
这个难度更大。
能够自主安排学习的孩子,都是半个天才。
孩子自觉学习,必须经过长期的培养。
对于遥大多数孩子,学习不抓真不行。
上遥我就听到一位四年遥家长抱怨:开学到遥,没怎么管孩子,本想指望孩子自觉,结果小孩学习退步许多。
所以说,对放养教育的理解,不能太理想化了。
充满理想化的教育理念,在现实中寸步难行。
事实上,放养教育的价值,在于提醒家长不要太心急,不要折腾。
我举个例子,有好几次,我都见到幼儿园孩子的家长说:孩子一边玩玩具,我一边给孩子放英语音频,孩子虽然听不懂,但是耳边时常响起英语,对孩子听力有好处。
这种折腾,真累呀。
给孩子播放英语天书,并不能帮助孩子学英语。
孩子玩玩具,就放手让孩子玩。
如果想让孩子多听一些声音,可以播放贝多芬、莫扎特、朗朗、李云迪、柴可夫斯基,音乐是全世界的语言,是美育的起点,何必要播放英语天书呢?
放养教育,说白了,就是用一颗平常心,明智地培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