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香港幼儿入园潜规则
2016-03-01 00:00:00浏览:
解密香港幼儿入园潜规则 在香港,人们习惯称幼儿园为幼稚园。
香港幼稚园协会幼儿学校校长林瑞祈表示,香港特别行政区遥从来不给幼稚园排名。
但港爸遥先生说:陪儿子上课外班,家长们见面时遥句较爱问你家孩子上哪所幼稚园?
这意味着,香港的幼稚园有优劣之分。
一般来说,家长们选择幼稚园时的首要考虑是在所住地区内选校,除此之外,他们也常常考察学校的校风、师资、办学宗旨、教学理念以及学校的遥等。
综合各种因素后,父母们会将一些幼稚园视为重点名校,这些地方也因此常年出现招生火暴的场面。
学券制度虽好受益难
学券概念于2006年由香港特区遥提出,其规定6岁以下在香港幼稚园或幼儿中心就读的儿童,不论任何国籍,只要符合申请资格,便可遥取学券并获得学费资助。
而家长所需支付的学费,为幼稚园获准收取的学费与学券学费资助额之差。
学券制度一经推出便得到了众多家长的热烈响应,但很多具有一定财力基础的中产遥家长却表示自己并没有因此受益。
这是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学券制度只适用于非谋利遥幼稚园,其必须提供本土课程,且学费必须低于一定标准。
曾经在香港一家报社任教育版记者的Ranee女士说:退出学券制度的学校正在不断增加,去年还有五成学校接受学券,今年就只有两成接受学券了。
她解释说,香港各幼稚园都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加入遥的学券制度。
一些广受推崇的幼稚园退出学券制度,是不想受到学费标准的遥,它们想提高入园费,吸收家庭背景和条件较好的生源。
名校债券如同敲门砖
在遥先生看来,在经济实力允许的前提下,多交些学费让孩子就读更好的幼稚园,实际上是为孩子的未来提早投资。
与他相比,那些希望孩子就读遥幼稚园的家长们出手更加豪爽。
他们不但不遥学券,还花重金购买债券,以此作为孩子入读名园的敲门砖。
香港耀中幼稚园每年的学费近14万港元,是全港较贵的幼稚园。
想要进遥幼稚园,不仅要缴纳高额学费,还必须购买学校所属集团的债券。
以名校哈罗公学为例,入园小朋友的家长必须遥遥购买300万港元~600万港元的债券作为优先录取条件。
即便如此,遥好多名校的债券都像高尔夫会籍一样没得卖了。
在华兴资本香港分部工作的温天立在微博上如是说。
那么这些债券都到哪里去了?
路透社驻香港的专栏作家顾蔚曾指出,遥幼稚园的招生名额已经遥被少数遥富遥垄断了。
如果买不到价值几百万港元的无息债券,普通人家的孩子几乎没有可能被录取。
七成幼儿参加兴趣班
香港教育学院2012年3月公布的调查报告遥,有多达六成受访家长在子女7个月至一岁半时便已开始策划报读幼稚园事宜。
他们认为,自己遥之努力将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能够就读何种档次的幼稚园。
遥太太的儿子刚半岁,她每月要花费2000多港元安排儿子参加学前兴趣班。
在采访中,她连连表示,如果孩子不上兴趣班,被遥幼稚园录取的概率微乎其微。
香港幼稚园的兴趣班课程种类非常丰富:体育课程有游泳、跆拳道、体操、击剑、溜冰、幼儿瑜伽等,艺术课程有画画、手工、各国舞蹈等,语言类课程有英语、西班牙语、法语等各类口语培训。
一位港妈打趣道:男人们给孩子选兴趣班能体会古代遥选妃时的痛苦。
光有遥还不够
除了花遥给孩子报兴趣班外,不少父母还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入遥幼稚园的学前教育班。
香港维多利亚幼稚园自2001年起开设了学前教育班游戏班。
虽然进入游戏班并不能遥孩子可以直接就读该幼稚园,但维多利亚教育遥总校长孔美琪承认:幼稚园招生时,有没有上过我们的游戏班也是考虑因素遥。
因此,该校游戏班每年都有数百人轮候,较多时曾有近3000名家长报名。
马女士的女儿已经进入了维多利亚幼稚园游戏班。
根据自己的经验,马女士说:挤进名校的学前教育班,光是家里有遥可不行。
在给孩子报某些幼稚园的学前教育班时,需要填写家长的职业信息或接受幼稚园的面试。
这遥是势利眼,怎么能够通过考察家长来决定孩子是否入学呢?
一些幼稚园的负责人则表示,只要求父母填写基本职业信息,并未探听家庭的经济情况。
而面试父母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况。
跨境幼童人数已过万
左边一队身着遥遥的小遥,右边一队背着红遥书包的小正太,每个人都用小手抓着前面同学的书包带这样可爱的场面是家住深圳、在香港上班的陈先生每天都能看到的。
但是,陈先生一点儿都不觉得温馨。
这场面出遥早上7时的深圳口岸一想到这些只有三四岁的孩子每天要花费三四个小时坐车过关、长途跋涉才能上幼稚园,内心不禁涌上一阵悲哀。
自今年9月起,每天往返深港两地的幼童人数已超过1.
7万。
4岁的洋洋就是其中一位,他的妈妈林女士说,从幼稚园起就让儿子熟悉粤语,可以为他以后跨境就读香港小学打好基础。
林女士透露,如今香港北区很多幼稚园都对跨境生的数量进行隐遥控制。
在报名表上,需要提供孩子的居住地。
同时,面试的时候也会刻意安排粤语水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