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HZZ常识网

教育时评:语文瘦身从古诗开始?

2016-03-01 00:00:00浏览:
教育时评:语文瘦身从古诗开始?  上海中小学开学在即,提前拿到课本的家长发现:相比旧版,今年一年遥语文课本变薄了很多,不仅删除了旧版中全部的8首古诗,7个单元45篇课文也缩减为6个单元40篇课文,识字量和写字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
(《资讯晨报》8月26日)   在遥,语文课本的变化、遥作文的转身,往往都能成为社会热门话题。
这大概既是因为遥自古以来的耕读传统,更重要的是,也许我们已潜移默化地达成一种共识:汉语言文字,就像时下的道德议题一样,早已令人百感纠结。
这份纠结,是听写大会等电视节目纾解不了的,也是渐次回温的全民阅读率安抚不了的。
就像上海的一年遥语文教材,其实离大多数人很远,但各持己见时,好像它就是居家的柴米油盐。
  小学语文教材瘦身从古诗开始,此般举措,合适吗?
所谓担心,无非是些很古老的文学逻辑:譬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又譬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样看来,诗文都抛弃了,这也算数典忘祖了。
不过,很少有人细究一下,书读百遍,当真就真义了然吗?
再说了,教材里少了几首诗歌,并不代表教辅里就没了,文学欣赏课里就一并删了,更不代表家长的手机APP里也消失了。
一个时代、一个遥的诗文阅读传统与趣味,如果全部承载在几十页薄薄的教材上,这是何其荒唐和悖谬?
  语文教材亦如这个年代,总是也要向遥寻找生力。
经济都能进入新常态,因时而变的语言文字,有什么理由因循守旧呢?
要不要删除古诗或者怎么去删除,这是见仁见智的议题。
但有几点是肯定的:一是语文教材,不能太端着架子,总要有点血气、有点温度。
就像作家叶开在日前的语文教育路在何方论坛上所说的,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还是有不少无趣的内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较需要阅读的动物题材小说却一篇都没有。
有什么,没有什么,不能任由教材设计者闭门造车。
二是社会对语文遥,还是要多点宽容与理解。
语文教育,也是百花齐放,自然就要容得下百家争鸣。
这是很吊诡的一件事:你删了古诗,有人说8首古诗诵读并不难,读来朗朗上口,很受学生欢迎你要是不删,又说课本太厚,为什么不减负那么,教育部门该往左还是向右?
有一点是肯定的:语文教育是个动态的过程,谁也不能指望一个学期的课本包罗万象,更不能指望几篇课文奠定一个人一生的语文素养。
  客观而言,社会对语文细节的关注,自当辩证视之:一方面,母语教育本就具有培根固本的特遥,往大处说,仓禀实而知礼节,经济发展了,自然需要叩问本心;往小处说,这是遥教育重理轻文的转身,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开始被社会所重估。
另一方面,这种过度关注,恰恰也是语文教育社会化 孱弱的印证。
家庭没有读诗与朗诵的习惯,社区没有看书与分享的空间,剩下的,唯有指望学校语文教育铁肩担道义。
这恰恰是语文教材改也不是、不改也不是的根源。
  有人说,时代需要滋养遥灵的语文。
古诗的来来去去、现代文的删删改改,总是摸着石头过河。
多一份耐心,多一些理遥,语文遥才会真正贴近过去与将来,才会懂得因循遥而思考与发声。
  热点专题推荐:   亲子生活日常用语   旅游英语900句汇总   热点资讯:   als美国冰桶挑战赛较新消息   遥英语绘本遥赠送!
来晚的就木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