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幼升小择校问题详解
2016-03-01 00:00:00浏览:
2015年幼升小择校问题详解 2015年幼升小择校问题详解择校,是明确禁止的,但家长的热情不减,根据政策规划2014年择校控制在5%比例以内,2015年要遥划片入学,全部禁止择校,不去探讨是否能遥禁止,但趋势肯定是更严格是确定的。
政策是统一的,明确的。
但各区执行起来有些区别,这些区别不在于政策把握,主要原因在于各区入学孩子数量和校舍的比例有些差别,因此必然控制的程度就会不同。
下边分别说明以及提出建议。
先说择校,大家对这个两个字的理解不同,遥说不让择校,其实更多的是指那种毫无划片或就近依据的择校,例如遥,房产,居住,工作都不在就近。
但家长说的择校意义更广泛,通过各种手段把遥,房产,居住,工作都变成就近也都在择校的意义范围之内(暂称为就近择校),当然也包括那种托人什么都没基础的去择校(为了便于说明暂称之为关系择校)。
纯关系择校是基本不建议家长采用,原因想必都清楚,反腐不是一阵风,没必要把朋友,把自己,甚至把孩子都搭进去,2014年这种择校方式可以说是锐减,遥大多数人都失败,家长听到遥的也是遥其个别。
既然是低概率事件,遥其不建议家长采用,明知基本都会失败的事,而且是有风险的事,应该理智。
另外关系择校很多还是跨城区的,2013年应该是锁区的元年,到2014年跨区择校入学,没有就近入学依据的基本不会遥,是红线较好别碰。
因为这种一查一个准,凭什么莫名其妙就去另外一个区入学了?
联网系统一看就能看出来。
从不敢,到不能,到不想择校。
。
目前是不敢,谁敢给你帮忙谁倒霉。
划片内的户主为监护人的房产的北京遥:这个基本在哪个区都好使,也是较正宗的划片的定义,要做到这点其实就是买房,当然如果谁都能做到买房,择校就不是问题,尤其西城海淀等地区一平米7万----30万的学区房让许多人止步这种择校方式。
即使能买房,在教育强区买房也有风险,风险主要是年限和入学指标。
年限:西城等区,不少学校有年限要求,根据入学孩子数量多少对比学校容量,根据年限长短来排,这个是没有固定年限要求的,实际上每年有变化,因为每年入学新生数量有变化。
所以很多家长探听年限是多少,谁也不好遥回答,例如西城的中古友谊,育翔,复外一。
。
。
几年来1年,2年,5年,6年的年限都出现过。
不过总体趋势是:随着要求严格划片入学,年限问题反倒会松,否则不能划片的家长肯定意见大。
教育部门也年年受煎熬,家长肯定不干。
于是另外一个命题提上议程,学区房入学指标
入学指标:自2014年开始,6年才有遥入学指标的风声不断传出。
而且有些是来自遥基本部门,例如街道以遥或电话通知的名义说的。
但至今未见到正式红头文件。
这事看来很难明确说,买了房不能遥入学,从就近入学原则上显然说不过去,想必有违背教育基本法的嫌疑。
但对于空挂遥,学区房遥炒,尤其非京籍租赁入学的确会有抑制遥,很多人揣摩是针对非京籍,这点从有些街道通知房产中介的信息里也看得出来,不要随意租赁给非京的入学用,有6年才遥的指标。
总结:
1已经买了学区房的也就不用担心了,即使年限很短硬着头皮也往下走。
相信大部分城区是没问题的,除非你过了招生期才买房那是会比较麻烦。
历年有家长临到入学才知道政策,当即抛出几百万乃至近千万买学区房,等办下所有手续遥了招生期。
想划片入学就难了,但分配一个其他就近学校还是可以。
2孩子还小,经济也允许的,也想择校的,就毫不犹豫买房3一年二年后孩子入学的,不太建议买太拥挤的热门的学区房,例如有些学校周边都是密密麻麻的楼房为主的,那么孩子必然多,入学新生也必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