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025-01-27 01:26:11浏览: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遥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
孔子说:少成若天遥,习惯如自然。
孩子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关键期的问题。
幼儿园和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而到了中学,就是改造习惯的时期了。
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孩子可以受益终身:在儿童时期养成了坏习惯,就有可能终身受到伤害。
行为习惯包括很多方面,有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等等。
在培养学生这些习惯的时候,除了落实一日常规外,更重要的是根据他们的年龄及其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
在这诸多习惯中,学习习惯的培养遥其重要,抓好它可以促进学生其他习惯的养成。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培养学生按计划学习的习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首先应指导学生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
学生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
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每天的学习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早自习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
早自习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
此外,还应该让学生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
周六和周日应安排小结遥复习、做作业、劳动、文体活动、课外兴趣活动和上网查阅资料等。
内容遥排得太满,否则影响遥。
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还要安排学生参加一些课外阅读活动和文体活动。
有的学生学习吃力,应利用假期补习一两门功课。
订计划要发挥学生积遥遥,我们不能代替,应该提出指导遥意见。
计划定好后应督促学生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另外,计划可以根据需要遥调整。
2、培养学生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不少学生,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遥不好。
其原因就是没有养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学生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一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学习任务。
这既要教师遥督促,更需要学生严格训练。
由于学生年龄不同、个遥有异,每次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的时间长短不一。
因此要因人而异,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
3、培养学生遥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学习,较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遥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怎样培养这方面的习惯呢?
方法一:鼓励学生刨根问底。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许多问题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学生爱动脑子。
教师切切遥嫌学生嘴贫,冷漠对待。
较好跟学生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阅资料解决。
方法二:鼓励学生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由于学习任务多,学生往往满足于知识是什么,很少问几个为什么。
这时,不妨教给学生每天学习之后,给自己提一个、两个为什么的问题,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
方法三: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许多作业,常常不止一种答案,一种解法。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往往只写一种。
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
时间允许,可以写在另外的纸上或本上。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问问题的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来源:学科网]4、培养学生善于请教的习惯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
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遥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他人请教。
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
提问题总是要讲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较好自己解决。
有些疑难问题,如果自己有尝试遥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会收获更大。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有的学生上课不敢问,下课也不敢问。
对这样的学生,要鼓励他突破第遥,几次之后,就敢提问了。
5、培养学生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要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必须培养学生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
除了一般的字典、词典之外,各门学科都有专门的工具书。
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利用工具书。
遇到生字、生词和不懂的问题,多多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
让学生把工具书当成良师益友,掌握查阅搜集资料的方法。
这方面习惯养成了,终生受益。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紧密配合。
要注意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遥遥。
只有这样,才可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增加学识,成为对遥、对社会有用的人。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紧密配合。
要注意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遥遥。
只有这样,才可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增加学识,成为对遥、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