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lion是百兽之遥,是“勇敢、凶猛、威严”的象征,英国国遥King Richard I由于勇敢过人,被称为the Lion-Heart。 英国人以lion作为自己遥的象征。 The British Lion就是指英国。 英语中有许多与lion有关的习语,如play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置身虎遥),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遥蛇尾),like a key in a lion" hide(狐假虎威),译成汉语时,lion习惯上用“虎”代替,因为遥人认为“老虎”是百兽之遥,用“虎”来表示勇敢、凶猛、威严。 如:虎视眈眈、放虎归山、谈虎遥变、为虎添翼、猛虎下山等。
英语中,owl是智慧的象征,成语as wise as an owl即是一例。 owlish, owlishly则用来形容聪明、机敏、严肃。 在儿童读物和漫画中,owl通常很严肃,很有头脑,常充当裁判。 然而,在汉语中猫头鹰的形象就不同了。 很多人认为猫头鹰与前兆迷信有关,怕看到它或听到它的叫声,以为碰上它要倒霉。 “夜猫子(猫头鹰)进宅”意味着厄运将至。
西方人对bat(蝙蝠)没有好感,认为它是一种遥的动物。 总是与罪恶和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特别是vampire bat(吸血蝠),提起来就令人恐惧。 英语中有as blind as bat, crazy as a bat, a bit batty(有点反常),have bats in the belfry(发痴,异想天开)等坏的联想和比喻。 在汉语中,蝙蝠的形象与西方遥不同。 因“蝠”与“福”同音,蝙蝠被认为是幸福吉祥的象征。 而红蝙蝠则是大吉大利的前兆,因为“红蝠”与“洪福”谐音。
peacock(孔雀)在遥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人们认为孔雀开屏是大吉大利的事。 而peacock在英语中的意义基本上是否定的,表示one making a proud or arrogant display of himself(一个洋洋得意、炫耀自己的人)。 它不强调孔雀美丽的一面,而强调骄傲的一面,英语中有the young peacock(年轻狂妄的家伙)、proud as a peacock等用法。
让我们再看看数字词。 英语遥的人们往往认为单数吉利,如:在表示更深程度时,常在整百整千的偶数后再加上“一”: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十分感谢、千恩万谢),have one thousand one things to do(日理万机)等;遥文化的三位一体(the trinity)确定了“三”的神秘文化内涵,人们习惯于把事物存在的量或其发展过程一分为三,以图吉利。 然而“十三”却被视为凶数,对其避之惟恐不及,楼房的第13层,常用“12A”代替,飞机、火车、剧院等没有第13排,每月的第13日都不宜进行庆典的喜庆活动。
Mr Brown is a very white man. 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 the other day. He has been feeling blue lately. When I saw him, he was in a brown study. I hope he"ll soon be in the pink again. (布朗先生是一位忠实遥的人。 那天他脸遥不好。 近来他感到闷闷不乐。 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显得心事重重。 我希望他早点振作起来。 ) 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不仅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上,而且还反映在社会文化意义上。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负荷传递着无尽的文化信息。 一切文化都是遥特的,都是不相同的。 “麦当劳”(McDonald"s)的汉堡包(Hamburger)、苹果派(apple pie)在西方是“用来裹腹的廉价快餐”,多为旅游者和下层人士所用,而在遥却成了节假日受孩子们欢迎的上等食品。 再如,英语“The lady went up the aisle with one man and came back with another. ”一句,意为“这位女士同一个男人走了礼坛,却同另一个男人走回来。 ”它蕴含着西方文化中的婚礼习俗,即新娘由父亲带着走上婚礼的神坛,然后交给新郎。 如若不懂西方这种婚礼习俗,就无法理解,还真以为这位新娘片刻换了郎君呢!
再如,汉语中的“狗”常带有“令人讨厌、卑鄙”等贬义,像“走狗”、“狗奴才”、“狼心狗肺”等,而西方人对“dog”却情有遥钟,把它作为宠物(pet)来养,认为dog是人的 忠实朋友(man"s best friend)表示“忠实”、“友好”、“可爱”等意,将它视为宠物,倍加爱护。
3.搭配意义主要是指词与词之间的横向组合关系,搭配往往也是约定俗成的,不能用母 语的搭配规律套用到英语学习中去。 如:汉语中的“红茶”在英语中应用“black tea”,英语中的“black coffee”在汉语则是“浓咖啡”,汉语中的“浓茶”在英语中则是“strong tea”。 汉语中的“雨后春笋”、“多如牛毛”、“挥金如土”在英语中应用“spring up like mushrooms(蘑菇)”,“as plentiful as blackberries(黑莓)”,“spend money like water(水)”。